在
《論語》
中,君子人格主要有以下表現:
1. 道德標準:以仁為本,心懷仁德,時刻遵循仁的原則,將仁作為內在的道德準則和追求的完美人格。如“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2. 行為規范:約之以禮,不僅學識淵博,還以禮約束自身行為,使德行適度合宜,人格更加完備。
3. 價值取向:先義后利,將公平道義作為行事標準,強調見利思義、先義后利。
4. 氣質修養:文質彬彬,做到外在的文飾和內在的質樸搭配得宜,達到內在精神與外在儀態的統一。
5. 生活態度:安貧樂道。
6. 言語方面:主張訥于言而敏于行,言必有中,先做、先做好,最后再考慮“說”的問題。講話要謹慎中肯,把握好時機。
7. 行動方面:子路聞善即行,無宿諾;而季文子則過于小心,凡事考慮再三,孔子認為行要講求勤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