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在歷史繪畫中有著豐富的體現。
宋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鼎盛時期,畫家毛益的
《牧牛圖》
描繪了煙霧繚繞、綠樹成蔭的山谷間,牧童與牛生動有趣的場景,整個畫面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氣息。
南宋樓璹繪制的
《耕織圖》
描繪了農桑生產的過程,雖原作已不存在,但元朝程棨臨摹的版本現藏于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在當代,平涼的老壺、鄉石創作了一組本土農耕文化生產生活用具的畫作,如“秤砣”“螞蚱籠籠”“石磨”“饸饹床子”等,展現了隴東特色。
此外,史前的巖石壁畫和洞窟壁畫中也有關于農耕文明的記錄。如我國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中,有人面、農作物、獸面以及各種符號,反映了人類對農業的依賴及對土地的崇拜。在新石器時期,彩陶圖案關于農業現象的描繪比較普遍,馬家窯文化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仰韶文化類型的
《鸛魚石斧圖》
等都有所體現。東漢時期的
《弋射收獲圖》
畫像磚也展現了農耕場景。
點擊前往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