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Tiāndǐng)(LI17) 位于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后緣,當結喉旁,扶突穴與缺盆連線中點。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呼吸系統疾病方面,可用于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等,還對瘰疬、諸癭、梅核氣等有一定療效。
【標準定位】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后緣,當結喉旁,扶突穴與缺盆連線中點。
【取法】正坐,頭微側仰,喉結旁開 3 寸,取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的扶突穴,再從扶突穴直下 1 寸,當胸鎖乳突肌后緣處取穴。
【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胸鎖乳突肌后緣→臂叢神經。皮膚由頸叢的鎖骨上神經分布。在皮下筋膜內有頸闊肌的頸前淺靜脈,頸闊肌受面神經的頸支支配,頸前淺靜脈是鎖骨靜脈的屬支。針經皮膚、皮下組織的淺層,由胸鎖乳突肌后緣。達深部的臂叢的神經根融合和分支的干、股部。胸鎖乳突肌由第十一對腦神的副神經支配。
【刺灸法】刺法:直刺 0.3~0.5 寸,局部酸脹并向咽喉放散。灸法:艾炷灸 3~5 壯,艾條灸 5~10 分鐘。
【注意事項】針刺天鼎穴時應避開血管和神經。為避開頸外淺靜脈,可讓患者稍屏住呼吸,使頸外淺靜脈鼓起,以看清其位置避開刺入。為避免刺中頸血管神經鞘中的結構,不要刺向前內側。為避免刺中臂神經叢和鎖骨上神經,不要向后下刺入,而應向后直刺。如果刺入后患者稍有觸電或放射感,可改變針的方向、位置和深淺以避開神經。
趕緊點擊下面鏈接,再回歸一下超經典原作
《斗破蒼穹》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