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原地區,依據開元十五道的劃分并結合“山川形便”,將河南道的全部、整個都畿道及河東道的中條山以南部分界定為中原的范疇,其大體上指“東盡海,西距函谷,南瀕淮,北薄河”的區域,包括安史之亂后至元和末年以前,國家先后設置的陜虢、都畿、河陽、忠武、宣武、義成、武寧、淮西、淄青等九鎮三十二州(即陜、虢、懷、孟、河南、汝、陳、許、蔡、溵、鄭、滑、沛、宋、泗、海、徐、宿、毫、穎、曹、濮、鄆、兗、沂、密、齊、濟、青、淄、登、萊等州)。從現代地理學角度講, 唐代的中原,即我國中東部地區,包括現在河南、山東大部、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區域大體上處于北緯 32°-37.5°,東經 110.5°-130°之間,南北縱跨 830 公里,東西橫越 2200 公里。黃淮平原是唐代中原的主體部分,占整個區域面積的七成以上,包括現在的河南與山東二省的大部、江蘇、安徽二省的淮河以北部分。
點擊前往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