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是一種可以折疊起來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的記載是在公元五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梁的建康(今南京市)。
折扇的扇骨選材十分考究,有棕竹、湘妃竹、羅漢竹、黃花梨、紫檀、楠木、檀香木等,還有用象牙和玳瑁做扇骨的,也有在竹扇骨上進行精心雕刻創作的。扇面可用韌紙或綾絹等制作。
在宋代興起時,折扇從選材到制作、再到詩畫題詞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到了明代,折扇成為時尚,人們更注重扇面上的水墨。
一些文人墨客開始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巧運匠心,精心布局,多繪以山水、書法、人物等。如今,折扇雖在納涼功能上有所減弱,但仍深受喜愛,因其拿在手中能自然流露出書卷氣,扇面可供隨意發揮也使其比其他玩物多了幾分隨性的意趣。
等待電視劇的同時,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來閱讀
《凡人修仙傳》
經典原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