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庠是宋代的一位學者和文人。他出生于1074年,是王夢易的兒子。在年幼時就顯示出文學才華,七歲就能寫文章。然而,他十三歲時失去了父親,對此感到非常悲痛和憤怒。他閉門苦讀,專注于研究經(jīng)史百家的著作。他曾經(jīng)遠赴他鄉(xiāng)尋找名師,深入研究學問的真諦。在徽宗崇寧年間,他參加了科舉考試,并且是首屈一指的考生,但最終沒有被錄取。他曾上書批評時政的得失,但并沒有得到官職。盡管朝廷賜予他“處士”的稱號,并任命他為潼川府教授,但他拒絕了這些榮譽。王庠在山林中隱居,并以詩詞表達對國家和君主的憂慮。他去世后被追謚為“賢節(jié)”。關(guān)于他的著作,
《經(jīng)說》
是他的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