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您整理的
《論語》
十二章的注釋及翻譯:
1.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注釋:仁,仁愛之心。 翻譯: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對禮節(jié)能怎么樣呢?做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對音樂又能怎么樣呢?”
2.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注釋:朝,早晨。 翻譯:孔子說:“早晨聞道,晚上死去也甘心了。”
3.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注釋:喻,明白,懂得。 翻譯: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4.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注釋:賢,德才兼?zhèn)涞娜恕?翻譯:孔子說:“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待R,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在內(nèi)心反省自己。”
5.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注釋:質(zhì),質(zhì)樸。文,文采。野,粗野。史,虛浮。 翻譯:孔子說:“質(zhì)樸超過了文采就會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搭配得當,這樣才可以成為君子。”
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注釋:弘毅,剛強,勇毅。 翻譯: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途還不遙遠嗎?”
7.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注釋:簣,盛土的筐子。 翻譯: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注釋:知者,有智慧的人。 翻譯: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9.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釋:恕,寬恕。 翻譯: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
10.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
《詩》
?
《詩》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注釋:興,激發(fā)感情。觀,觀察了解。群,結(jié)交朋友。怨,諷刺批評。邇,近。 翻譯: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
《詩》
呢?
《詩》
可以激發(fā)感情,可以觀察社會,可以結(jié)交朋友,可以諷刺批評。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11.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注釋:敏,勤勉。就,靠近。 翻譯: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說話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12. 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注釋:克,克制。目,條目。 翻譯: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了。”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具體條目。”孔子說:“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照您的這些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