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兒居然活過來了,三老爺一掃臉上的怒氣。面上有了喜色:“你們說得對,妹妹是活著,多虧了你們兩個。明誠小心些抱妹妹,我們和明信抱著妹妹一起去看你們的母親”。
明誠見眾人不再來搶妹妹終于有了笑容:“父親,你們不會再把妹妹裝在棺材里了吧”。
李景順急忙道:“不會了”。轉身吩咐吳婆子:“去把布置靈堂用的所有的東西都撤走。去告訴李顯,派人騎快馬去白馬寺通知一聲,不要讓和尚們過來了,在派個丫頭去老太爺那通知一聲”。又轉頭對明誠和眀信:“把妹妹給父親抱著,我們一起去正房”。
明誠這才放心的把妹妹遞到了父親手中。拉著弟弟的手,隨著父親一起去了正房。
李景順抱著女兒看著依然坐在堂屋的老醫者:“大夫我的女兒活了,你來看看孩子不會有什么不妥吧”。
老醫者驚訝的張著嘴:“我還從來沒見過有這樣的事”。
于是過來看小女娃,伸手摸摸她的心臟,又搭上脈,又看面相。驚喜道:“我也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可能是羊水阻在喉嚨無法呼吸,呈假死狀,經過挪動羊水下去,氣道竟通了,真是奇事,老朽平生僅見”。又恭維道:“這孩子恐怕日后會是有福氣的富貴命”。
李景順心下稍安,又看向內室愁道:“夫人什么時候能醒,不會有三長兩短吧”?
老醫者也順著望去:“太太失血過多,如果能醒過來吃些補藥萬事無礙,若醒不過來,那就不好說了”。
床上,白鳳錦依然雙目緊閉,李景順一掃喜色又掛上愁容,抱著女兒來到床前坐下:“鳳錦,你睜眼看看我們的女兒”。
眀誠和明信也挨過來一起喊著娘,白鳳錦毫無反應。李景順懷里的女兒也跟著發出“啊一一呀”,含糊的聲音。小手從包被中掙了出來正好抓住白鳳錦的手。李景順想把孩子的手拉回來放進包被中,卻見孩子手抓的很緊。白鳳錦的手竟有了反應,也在動。李景順見狀,馬上回頭喊:“大夫,過來看夫人的手動了”。
老醫者起身走進內室看這情景道:“把孩子放到夫人懷里,夫人接觸到孩子可能會有反應”。李景順依言將孩子放進白鳳錦懷中,剛放下孩子,白鳳錦竟真的慢慢睜開了眼睛。李景順和兩個兒子都高興的同時出聲:“鳳錦”,“娘”。
老太爺李慶剛聽說孫女又活了,不顧上了年紀的人一夜未睡,身體虛軟,自己是長輩屈尊去見小輩的禮數。強撐著讓丫頭扶著去清漣院看看。丫頭們也不敢勸,只能扶著去清漣院。
李景順聽小丫頭稟報說父親過來了。忙讓王、宋兩嬤嬤進來和如意、金嬤嬤一起照看夫人和姐兒。自己領著明誠和明信一起接出去。走出院門看見老太爺正朝這走來,李景順忙迎上去:“父親,有什么事傳兒子過去,怎么親自來了”?
老太爺看看被一夜折騰,憔悴的三兒子道:“聽說我的小孫女又活過來了,我不放心就過來看看”。
李景順扶著父親進院,將他引進東廂房,命小丫頭去給老太爺沏茶。李慶剛擺手說不用,問大夫怎樣說小孫女死而復生的事。李景順將大夫的說法告訴父親。李慶剛聽后大喜,并問了問兒媳情況,李景順一一回了。
李慶剛讓把小孫女抱來讓他看看,李景順依言派人去找乳娘將姐兒抱來,乳娘抱著被包被包著的小小的人兒進來,李慶剛忙站起來接過來,看著睜著大大的眼睛,頭再左右動的小女娃道:“孩子剛出生多半不好看,皺巴巴的,可我的孫女卻恁的好看。給孩子取個小名叫起來便當”。
李景順道:“父親給起個吧”。
“那乳名叫幸兒吧,這孩子死而復生也算是大幸,大名抓周時再取。母子都平安是喜事,給全府上下人等每人多發三月月銀,清漣院的每人多發半年月銀、正房每人多發一年月銀吧,讓全府上下都沾沾喜氣。去派人給白馬寺多送些香火錢,求菩薩保佑幸兒和你媳婦”。
李景順應:“是”,又道:“父親跟著擔心一夜未睡,回去歇一會兒吧。一會兒我會派人告知各親友,有人來了,您又不得閑了,趁現在無事,回去睡一會兒”。
李慶剛答應讓人扶回去休息去了。
李景順回到正房,讓兩個兒子的乳娘帶兒子各自回房休息,兩個小爺不愿回去,要陪著妹妹和母親,李景順命乳母硬拉了回去,又命人封了一個大紅包給老醫者將其送回去,又給了幾個接生婆封了紅包送走,又命小丫頭通知管家給各親友報信。分派完又匆匆忙忙進房看夫人和女兒。
全府上下人人臉上掛著笑,一團喜氣。
蘇若菡,不,現在叫幸兒。靜靜聽著周圍的聲音。
最先來到的是白鳳錦的娘和大嫂。李景順忙讓進屋,白姥娘和她嫂子聽白鳳錦生子時的兇險和孩子的經歷。不禁唏噓。白姥娘對白鳳錦道:“現在好了,你平安度過難關,你父親和你哥哥聽說了一刻不等,馬上就和我們一起過來,他們不好進內院看你,只好在前廳和親家老太爺敘話呢”。
她嫂子湊去看孩子道:“娘,你看這孩子這么小就這么好看,長大了還得了”。
白鳳錦看一眼孩子對她嫂子道:“你可別夸,現在太小,長大還不知什么樣呢”?
白姥娘打趣道:“人家都夸自家孩子好,你偏牛心左性說反話”。三人相視都笑了。
李景順借故去前廳同丈人、大舅哥說話去了。
話說這白秀才雖有李家不斷資助去趕考,卻屢試不中,和自己女婿李景順一樣只是個秀才。年紀大了,也終于放棄世途在家做了老太爺,有時看看子孫讀書、習字。但李家卻資助出了白秀才的兒子白鳳奇,竟考上了二甲第三名,中了進士,圓了白秀才的世途夢。因京城人認為北地苦寒,又接近邊城,無人愿意來。吏部便派了沒有身家背景的白鳳奇到暨遠縣任縣太爺,正合了全家人的心意,不用遠離親人,去他鄉就任。
白秀才只有一子白鳳奇,一女白鳳錦。白鳳奇娶妻宋玉娘,娘家也是讀書人家,宋玉娘生二子一女。長子白峰六歲,和李明誠一起讀書,次子白磊四歲,女兒白榮九歲了。
白秀才全家人都知道這些年多虧李家連年幫襯,才有今天的好生活,全家上下無不感恩。李家這些年不管有大事小情,白家必先到場。有事幫忙,無事捧場。兩家人相處自不用說。現下,李慶剛和三兒子李景順沒有去繁華的京城生活,留在偏遠的暨遠縣不走,一是故土難離,二是舍不得親家白秀才一家,和李慶剛的兩個連襟家,這幾家人在這小縣城中互相照應,彼此走動。倒過的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