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上官婉兒與武則天關系的考證
【上官婉兒與武曌關系的考證】
1.“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是反諷嗎?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中的“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是不是指責武曌攝政呢?我一直都不覺得這兩人是小肚雞腸的人,上官婉兒的自主意愿不會指責武曌攝政。
從這句詩的寫作時間看,根本不可能反諷武曌。某些當代文藝作品將上官婉兒寫這首詩的時間設定了剛見武曌的時候。但這首詩出自《景龍文館記》,寫于景龍年間,實則跟武曌一點關系都沒有。
2.李賢和李顯都跟上官婉兒有過私情?
據說有一首詩《由巴南赴靜州》,我不懂詩,但懂詩的人評價這首詩水平很爛,用唐語音,根本不押韻。上官婉兒寫不出這首爛詩。并且這首爛詩還借用李泌抄襲陶淵明的另一首偽詩《黃臺瓜辭》(把“種豆南山下”抄成了“種瓜黃臺下”,這么拙劣的抄襲詩也不是李賢寫的啊)的梗。《由巴南赴靜州》其中一句是“瓜藤綿瓞瓜潮落”(又是個瓜的梗,借用巴地方言就是個“瓜子”)。假的再加上假的,只能是更拙劣的造假。
或有可能,武曌計劃過讓上官婉兒嫁給李賢,幫李賢糾正錯誤。但李賢還是謀反了,沒得救了。但更大概率是,上官婉兒沒有跟李賢有過任何交往,這實則只是歷史上一對子虛烏有的拉郎配。
武周之后,上官婉兒成為李顯的昭容,這倒更大概率是武曌為上官婉兒安排的婚姻。
武曌安排上官婉兒嫁給自己的兒子,一方面,這已經算是對古代女子最好的歸宿。另一方面,因為李顯長期不在武曌身邊,缺乏政治教育。武曌希望上官婉兒用正確的政治思想輔佐自己的兒子。畢竟,歷史上武曌跟上官婉兒又不是現代網文的百合關系。
3.傳說中上官婉兒額上的傷痕是怎么回事?
《舊唐書》僅僅記載“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只有野史才說是因為男女關系。明清艷/情小說《控鶴監秘紀》虛構了與二張的關系,這距離人物生活年代過于久遠,完全不可信。晚唐野史《北戶錄》記載高宗時上官婉兒因偷看宰相被李治毀容,這就意味著跟武曌沒有關系。有人稱《北戶錄》相對更可信,但畢竟也是后人的野史,誰知道呢?
若按《舊唐書》記載,這件事發生時間是“則天時”。或許當時上官婉兒牽扯到謀反事件中,在律法上規定誅三族。當時政局緊張,僅僅與謀反人員輕微往來就需要處理。上官婉兒肯定沒有背叛武曌,只可能因與謀反的人有過來往。武曌更不舍得殺上官婉兒,但以免因處事不公正落人話柄,也必須稍作處置。又或許整件事純屬文人編造,上官婉兒額頭上也沒傷,只是被宋人寫進史書的謠言而已。
4.上官婉兒參與過神龍政變嗎?
神龍政變之后出土的一批宮女墓志記載:“亡宮者,不知何許人也。昔以令德,納于王宮,弼諧帝道,復我唐業......”然而有趣的是,這一批宮女的墓志居然完全相同,可見她們被忽視的程度。武曌向來待人溫和,看來誰也沒有真心歌頌這群背叛者。(甚至參考李顯對五王的態度,這群宮女怎么死的都很難說)但那時神龍政變畢竟被唐政權視為政治正確,因此必定在墓主人墓志上加上這一筆。
但是,上官婉兒墓志碑文完全不記載她對神龍政變有功,甚至連擅長吹噓李唐正統的封建史書也不寫上官婉兒對神龍政變有功。因此上官婉兒不可能參與神龍政變。(怕是只有心胸狹隘的人會熱衷于意淫政治女性都是處心積慮、毫無女性之間友誼的吧!)
5.上一代的恩怨究竟怎么回事?
廢后事件寫在《新唐書》,而不見于《舊唐書》,真實性尚且存疑。再者,哪怕廢后事件真實存在,應該怎么評價上官儀的行為?一個字,坑爹。這里的“爹”指君父。即使到了熱衷于抹黑女皇的宋代,依然有腦子清醒的人如范仲淹也不認可上官儀之流的行為。趙禎要廢郭皇后,呂夷簡說了與上官儀類似的話,范仲淹于是反駁呂夷簡:“人臣之于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合,固宜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范仲淹指責呂夷簡坑爹(君父),要拋棄母親(國母)。更何況,在唐代武曌作為皇后干政很正常。但郭皇后家暴了趙禎,這在古代才更嚴重。武曌向來文藝范,連表達感情都要寫詩,又不是95版影視劇塑造的毒婦。(95版直接上手撕詔書?撕詔書罪名不更大嗎?影視劇瞎編也不考慮邏輯喲。95版《武則天》其它部分也瞎編地離譜,虛構程度不亞于《大明宮詞》,同樣純屬意淫歷史的架空劇)武曌可從不動手打人,只是順其自然地干政而已,按唐人觀念算是有德而不算有錯。甚至我們也可以猜想,按照唐人觀念上官儀的言論很不合理,是不是宋代史官們偽造的呢?
上官儀被誅的直接罪名是與李忠勾結謀反,上官儀本就是李忠的舊部。即使李忠不容易謀反,但也容易被人攛掇。比如貞觀時期,李祐謀反也因身邊的人幾次攛掇。如果有人誣告上官儀謀反,李治恐怕也擔心自己政權安全性,不得不嚴肅處理。
——南葶藶子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