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流放路上3
水囊的水空了后,黃大哥就要去林邊河里打水,須寧趕緊接過這個重任。
她空間里有水,那河水還是暫時別喝了。
很快她就去而復(fù)返,水囊里裝的是空間的桶裝水,摻了三分之一的靈泉水,她決定了,以后這水囊就由她掌控了。
至于十幾個人用一個水囊,都啥時候了還在意這個?
林子的另一邊,禹王假意小解,走到無人看見的地方,有打扮成農(nóng)人的漢子立刻從藏身之處露出身形,“王爺,咱們的人都已經(jīng)去了黔州打前站,府里的下人也都安排好了,只是您真要一路流放著去到黔州嗎?”
依他說,王爺不如直接反了,皇上小兒欺人太甚,凡是有一點(diǎn)不順?biāo)獾拇蟪季鸵凰帐埃p則杖刑,重則抄家流放,明顯就是個昏君。
偏王爺還要顧忌什么叔侄之情,如今好了,不僅王位不保,還被流放到黔州,這一路上三千多里,誰知道會不會有啥意思發(fā)生。
而且黔州貧苦,多是重山復(fù)嶺,陡澗深林,陸路水路皆不發(fā)達(dá),交通閉塞,耕地貧瘠,多蛇,霧,雨,十二時天地暗昒,間三五日中一晴,方晴便雨,想想就覺不是人待的地方。
風(fēng)繼辰如何不知屬下的想法?
他跟著流放隊(duì)伍去黔州,他是忠言直諫一心為國為皇侄的好皇叔。
但若他此時離開,皇上定會派兵捉拿他,還要給他安上個謀反的罪名。
名聲不重要,但有時又極為的重要。
且,這批流放隊(duì)伍中,好些是因?yàn)榭床粦T風(fēng)夙而獲罪的,在新皇登基初期敢于直諫的,幾乎全是忠臣,他想將這些人全都保下。
“告訴我們的人這幾日先什么都不要做,皇上的人還跟著呢,等他們走后再說。”
想來那兩人也不會監(jiān)督太久,他之前又未掌過兵,府上的下人幾乎也全都遣散,皇上應(yīng)該也沒那么多不放心的。
“是,屬下遵命。”
……
流放隊(duì)伍在林中休息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被官差轟了起來,“走了走了,趕緊趕路。
圣旨限期兩月到達(dá)流放地,趁著還有力氣,一天要多走些路,不然限期內(nèi)到不了地方,大家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黔州距京城大約三千四百多里,兩月走到,一天要走近六十里,這還得是天天好天氣的情況,稍一不注意就是要超期的,超期不僅犯人加役,連官差都會受懲罰。
所謂加役就是原本流犯到了黔州是要開墾田地,修橋鋪路的。
加役就會被丟進(jìn)軍營做炮灰,連女眷都不能幸免,這種情況去的人基本都十死無生。
另外,流放隊(duì)伍是允許有傷亡率的。
那些總是走不快拖后腿的犯人為什么總是會被打?
要么快走,要么快走。
打死了也是正常傷亡,死了就省得拖慢隊(duì)伍前進(jìn)的速度了。
當(dāng)然,這里也有衙差拿犯人泄憤的原因在。
總之,在須寧的認(rèn)知里,穿到末世都比穿成流放犯要舒服一萬倍。
隊(duì)伍再次啟程前,須寧小聲和家人囑咐了一遍,千萬不要掉隊(duì),盡量往前走,免得官差的鞭子落到自家人身上,哪怕走不到也要挺住了,尤其是拖著板車走的大哥二哥,等離的京城遠(yuǎn)一些了再想辦法。
黃思行二人一聽就知道,這個妹妹身上定然還藏了東西,不然她不會如此囑咐。
原本內(nèi)心茫然的兩人突然就有了一絲精神,說不定,這流放之路,他們一家真的能挺過去呢。
夏日天長,流放隊(duì)伍從午時末走到了戌時二刻,期間只休息了兩次,大家全都走的精疲力盡,兩個庶姐走路的姿勢都變了形,但都硬撐了下來。
因?yàn)橐s路,第一晚自然錯過了驛站,流放隊(duì)伍在一處村頭扎營,官差們來發(fā)放飯食,每人三個窩窩頭,一碗水。
弓慧領(lǐng)到食物就去了板車邊,須寧也跟著湊了過去。
丈夫一直昏迷滴水未進(jìn),她想著能不能喂給丈夫一些吃食,卻又不知怎么喂。
須寧忙道:“大哥,等下我去村里尋尋看看能不能找到大夫,給咱爹處理一下,總這么暈著,也不是個事兒。”
“你別去,我去。”二哥黃思行道。
須寧哪能讓他去,她還要借機(jī)弄些吃的用的回來呢,二哥去了她就沒法做弊了。
“二哥,你趕緊吃東西,你和大哥一路辛苦,我?guī)筒簧厦Γ簿椭荒芨尚┬∈铝恕?p> 再者,你是男子,又穿著囚服,村民怕是不愿意與你打交道。”
黃思行:……感覺妹妹在驢我,但她說的聽起來確實(shí)有那么一點(diǎn)道理。
最后,還是須寧邁步進(jìn)了村,當(dāng)然,進(jìn)村前她找衙差交了銀子,不,準(zhǔn)確的說是金子,一個實(shí)心的金鎦子。
她這趟可沒白來,大夫沒找到,用一對花型的金耳飾換了一個陶罐,人家剛做的一摞粗糧餅子,幾雙布鞋,又在另外一戶人家換了半袋糧食,以及一些油鹽并十個雞蛋。
還換了幾套男女穿的舊衣服,勉強(qiáng)當(dāng)個替換。
沒辦法,誰讓他們一家沒人送東西呢,他們連套換洗的衣服都沒有。
又跑了幾家,用空間中的小金飾換了不少東西,光是裝水的東西就收集了三個,臨臨總總弄了一大包的東西。
小姑娘才十五,身子頂多160高,大包袱扛肩上,就像個戳破頭的棒棒糖,遠(yuǎn)遠(yuǎn)走來的時候,樣子屬實(shí)有點(diǎn)好笑了。
大姐黃玉蓉趕緊上前接下三妹肩上的包裹。
須寧道:“大姐,還是咱倆抬吧,有些沉。”
大姐:她感受到了,真難為三妹辛苦將東西搬回來。
“下次再有這樣的事兒,你喊我一聲,好歹我比你大了一歲,力氣比你大。”
須寧吭哧吭哧抬東西走:“不是我不叫大姐,而是怕人多了衙差看見會找咱們的麻煩。”
大姐嘆口氣,不再說話。
走到黃家人休息的地方,須寧打開包袱,把收購來的鞋子給家人發(fā)了下去,“大姐二姐,你們趕緊把腳上的繡鞋換了,這種布鞋經(jīng)穿經(jīng)走,舒服多了。”
繡鞋也就在家穿穿,走路時間一久就不舒服了。
尤其是他們這種腳都腫了的情況下,穿略大一點(diǎn)的布鞋更為舒服些。
說完,她自己就挑了一雙老粗布的鞋子換上了。